收藏本站
  购物车 (0)  
亲,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~
去购物车结算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其他账号登录: 注册 登录
活动现场

言欢抒怀悟道——古人饮酒的三重境界

 二维码 8
发表时间:2023-01-07 13:17来源:中国酒业协会CADA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14dI0_OMc9edFYfuX-mVg

    自古以来,“诗酒”不分家,酒被文人墨客赋予了种种特殊的意义,成为一种文化载体。所谓“偶得酒中趣,空杯亦常持”,那么古人好酒,“趣”在何处?笔者认为,大抵有三重境界。

   

    第一重境界把酒言欢把酒言欢,就是通过饮酒寻找快乐,用酒精追求感官刺激。


    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全面就记述了一场酒宴的盛况。


宾之初筵,温闻其恭,其未醉止,威仪反反。

曰既醉止,威仪幡幡,舍其坐迁,屡舞仙仙。

其未醉止,威仪抑抑,曰醉既止,威仪怭怭。

是曰既醉,不知其秩。

宾既醉止,载号载呶,乱我笾豆,屡舞僛僛。

是曰既醉,不知其邮,侧弁其俄,屡舞傞傞。

既醉而出,并受其福,醉而不出,是谓伐德。

饮酒孔嘉,维其令仪。


官网0100107.png


    宾客没喝醉的时候,还“威仪反反”,十分庄重,秩序井然,喝醉之后就顾不上温柔敦厚,“载号载呶,乱我笾豆,屡舞僛僛”,庄重威严荡然不存,醉态毕现。这里,古人饮酒,和当下的多数酒宴也差不多,通过酒精的作用,追求神经和身体的欢愉。通过嗜酒贪杯追求感官刺激,历史上和现实中,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如酒池肉林的商纣王,“一饮五斗”的王绩。


    魏晋时期的刘伶嗜酒如命,外出坐车时便带一壶酒,随意行驶,让人扛着铁锹随后跟着,死了就把他埋掉,由此可见嗜酒的程度和刘伶的放浪形骸。以上大多属于饮酒的第一重境界,在酒精的刺激下,多巴胺的迅速释放,创造快乐之感。


    第二重境界:借酒抒怀酒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,饮酒可以承载喜悦、愁情、思绪,即所谓“借酒浇愁”,便是通过饮酒寄托、表达情感。


    如陆游《对酒》诗:


闲愁如飞雪,入酒即消融。

好花如故人,一笑杯自空。

流莺有情亦念我,柳边尽日啼春风。

长安不到十四载,酒徒往往成衰翁。

九环宝带光照地,不如留君双颊红。


官网0200107.png


    忧愁像飞雪一般,落入酒杯中就自然消融。美丽的花朵像一个老友,一阵欢笑过后酒杯就自然而空。这里,陆游与花对饮,以消闲愁,抒发年华飞逝、功业无成的愤懑。


    《毛诗序》中说:


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

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

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故嗟叹之,

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,永歌之不足,

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


    在陆游的诗中,诗与酒有类似的功用,都是情感的承载物,诗与酒都成为情感的宣泄,比如须愁春漏短,莫诉金杯满。遇酒且呵呵,人生能几何。”韦庄借酒感叹时光短暂、人生几何,李白借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懑,这里,都为饮酒之第二重境界,借酒抒怀,在酒精的作用下,抒发情感。


    第三重境界:饮酒悟道喝酒的最佳状态在于“微醺”,微醺这种状态,好比雾里看花、舟中看霞,月下看美人,是一种清醒的糊涂和糊涂的清醒,是摆脱俗物、超脱尘世、体悟心灵的状态。


    我们看陶渊明的《连雨独饮》:


运生会归尽,终古谓之然。

世间有松乔,于今定何间。

故老赠余酒,乃言饮得仙。

试酌百情远,重觞忽忘天。

天岂去此哉,任真无所先。

云鹤有奇翼,八表须臾还。

自我抱兹独,僶俛四十年。

形骸久已化,心在复何言。


官网0300107.png


    诗题表明在天气连日阴雨绵绵的环境里,诗人独自闲居饮酒,孤寂之感涌上心头,陷入沉思。这里,陶渊明说运生会归尽,终古谓之然”,考虑的是生死的问题。人生运行于天地,终究会离开世间,自古就是这样。


    人们传说的赤松子与王子乔这样的不老神仙,如今又在哪里?故老赠余酒,乃言饮得仙。试酌百情远,重觞忽忘天。”一位老人送我一壶酒,说喝了就能成仙。诗人尝试饮酒,果然俗世烦情一扫而光,再乘兴连饮几杯,觉得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。天地万物真的远去的吗?“天岂去此哉?任真无所先。”任真就是听其自然,率真任情,这是一种心境,就是诗人借助饮酒的刺激体验到的“百情远”的境界,所谓“任自然而忘是非者,其體中獨任天真而已。”


    人与万物受气于天地而生的,人有“百情”。如果人能忘情忘我,也就达到了与物为一、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界,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,就不会幻想当神仙了,这就是任真。这里,陶渊明以饮酒体悟生死之大道。可见,酒是使人从尘世中超拔出来载体,是体悟天道的工具,若真正体悟了天道,懂得了人生,就可以“得鱼忘筌”了,所以苏轼说“偶得酒中趣,空杯亦常持”。


官网0400107.png


    当前,贪杯求欢者多,微醺悟道者寡。在当下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中,偶尔静下来,邀一挚友,读一本书、吟一首诗、饮一杯酒,以求“微醺”之态,感悟古人自然率真、寻找本我、体悟大道的感觉,给心灵找到一片洁净、自然的栖息之地,放空心灵,回归自然,将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!


微信扫码关注

timg.png

 
 

未标题-1.png